我的生命,分了10年岁月在山里爬。
初尝登峰,吃尽苦头。那年我们在马来西亚的日来峰,山在我不在于高,而在于那种感受。云雾的飘渺,就像人生,很长的时间也在缥缈间,不知自己的定向。
生命,犹如失了魂魄的形体,空洞与寂寞,沉重而哀伤,内心狂烈燃烧着一种能量,必须要散发出来。我的内心世界其实还是很沉静的,说不出的沉静,所以,感觉整个人都不对称。
内心是抽象的,交织着一种待发的情绪,所以,选择不停地爬山。
想像云雾的聚散,每日突然活得很期待,期待着假期与周末,有时候群体出动,有时候自己开着车,有山的地方就停下来望着山,有可以登山的路线就上山去。
西马的高山,我三度登上日来峰。马来半岛最高峰大汉山、南马的金山、金马仑高原的许多登山路线,对我来说,就是体验自己的耐力。
我做什么都很缓慢,爬山更是龟速,总是被大伙儿抛在后头。习惯了山中行,也没有什么可怕的。这么多年在山间行动,从来没见着可怕的动物,最多是蛇、水蛭与昆虫。
那年我初发到尼泊尔,一个人的行程,也格外的安静与利落。
我一直很属意喜马拉雅群峰中的道拉吉里峰(Dhaulagiri),世界第七高峰。
我的目标不过是到达大本营(base camp),标高4611米。在加德满都找到向导,也租了一切配备。最后,向导没有出现,算是被人吞了一些预付费用,不多,却让人感觉人性的不可信赖与贪婪。
我还是上山去了,去了安娜普瑞纳大本营。两个星期的绕山行程,绕了大本营,包括鱼尾峰大本营(Machhapuchhre,海拔6993米)。路上遇到很多行山的各国登山客,感觉一个人的行程也不寂寞。
六千米以上的高度,遇到高山症,人异常的不舒服,可是登上ABC(annapurna bace camp),那种兴奋无法形容。耗尽体力,惊天动地搏斗似的,最后感觉一场空。那时候一直想,人的终极体验到底是什么?难道是冲顶峰吗?对的,那天就遇到一组日本挑战顶峰队,身上的配备俱全,突感自己的贫乏。一个队员前来打招呼,握握我的手说:初尝登雪峰,你已经很棒了。
在雪山寒气如雾缓缓袭来之时,星空与日出交替之刹那,一切都感觉都不一样了。那是一种幻觉,却十分的真实,那么高远明朗的天际,仿佛看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自己。
我也不禁在问,到底何种力量,人类可以那么壮烈地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,在世界的屋脊行脚,甚至冰封的世界?
喜马拉雅高峰,峰峰都是危险极地,如人间地狱的世界。还是不乏爱山者前来,生命对他们来说,死亡也是孤寂的。所以,选在雪山,与山一样,百年孤寂也是一种豪迈。
每一峰登顶者,不一定成功完全自己的梦想。不成功就成仁,灵魂的依归,死得其所,这就是生命的最大意义与所值,灵魂的唤醒,雪峰上,自由的翱翔。
登喜马拉雅群峰,就是挑战生命的极限。
台湾有一个杰出的登峰女性江秀真,她于2009年5月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。当年还有一个年仅28岁登峰成功的拾方方,可惜却失足从此别过世间。从有限生命的相聚,无限延长到想像中的一生,行山者永远都是值得的生死智慧。
今年台湾的登山豪杰李小石,也在世界第四峰洛子峰(Lhotse)殉山。他也是少数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之一,也成功登上俗称难度最高的世界第八高峰玛纳斯鲁峰(Manaslu),標高8163米。这座峰立在喜马拉雅的一角,难以想像的是,成功登峰者297人,就有53个人罹难!
李小石攻珠峰,背负着妈祖圣像上去。攻上难度极高的玛纳斯鲁峰回来,他做了玛纳斯鲁峰的回声,登山摄影展,写下了山魂:玛纳斯鹿的回声,作者自序说:登山对我而言,非为超越巅峰或挑战极限,纯粹是喜欢山。
登山,可以很轻易地监视自己的身心灵状况。意志坚定的人,即便面对很多困难,也许生命也会毁于一瞬间,一般都不会轻言放弃。
李小石生前,在雪山目睹一名登山者的殉山,心里大概也是五味杂陈,感觉就是冷,像冰块一样。他说:人生生離死別令人心碎,就像現在的自己,也只是一塊易碎的冰塊而已。
山本身就有危险,什么山都一样。
到了一定的高度,温度低到瞬间能冻住皮肤,氧气稀少得几乎无法维持生存。一旦出现意外,营救的可能性很小,而且很多时候都得靠自己。若是营救难度极高,为了不影响到其他登山者,最后都选择放弃营救。
不管如何,濒临死亡的攀登者,是不会被遗弃的。意味不到最后是不会轻言放弃遇难者的生命。同行者或救难队员,都会视情况尽量营救。一般的情况,也可能为了搭救一个而影响全部,全军覆没。在没有办法下,才会放弃。
第一位征服世界上所有8000米以上的14座山峰的英国人——艾伦欣克斯说:登山者都要明白,人总是要死的。
登山者在攀登到8000多米高度,就会碰上珠穆朗玛峰死亡地带,稀薄的氧气,让人体无法维持呼吸。最常见的是一种叫做“库姆布咳”的疾病,这种咳嗽是因干燥、寒冷的空气刺激肺部引起的。它会引发剧烈咳嗽,以致折断肋骨,也是很多试图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望而却步的原因。
登峰目前不再孤独。随着很多登山探险公司的设立,登峰者无形中也简略了行程,只要付出代价,可以安排得好好登峰去。世界排着去的高峰都可以去,但风险还是一样大,登山者时时都要提醒自己,安全,安全!
死亡,是珠峰最残酷的一面。据统计,自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山地居民丹增诺尔盖、新西兰养蜂人埃德蒙希拉里从南坡成功登顶,成为首次登上珠峰的幸运儿。首次登临珠穆朗玛峰以来,已经有180多人长眠在通向珠峰的冰雪途中。
死亡数字的累加,从未吓住登山者向上的脚步,迄今已有近5000人登过海拔约8848米的珠峰,成功者的机率也层高,也是高科技带来的方便,珠峰罹难者也有300百人。本季成功登峰者已经达510人,其中包挂现年80岁的日本登山老将三浦雄一郎,他还打破金氏记录,最老的登顶者。
“生命在高山是最顽强的,也最脆弱,却最灿烂,最自然;无论生还者,还是死去的,他们的理想都同世界顶峰相伴,所以,才有不断的登山者,迈过死亡,冲向顶峰。”
以上这句话,是登山爱好者杰妮阿罗德说的。她的丈夫霍尔,1996年在攀登珠峰时罹难。那一年,总共19人将生命留在攀登珠峰的途中,其中包括新西兰登山家哈里斯,他在试图营救霍尔的过程中罹难。
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,在1922年探峰没有成功,两年后再出发,就一去不回,他的遗体在1999年被登峰者发现,完美的一具白骨。
马洛里说过:为什么登山?你看,那顶峰,她在那里,多么美。所以,我们攀登。
他的尸体在无风平静的雪峰上出现,灵魂在月光下曼妙起舞,洁白无垢,在天地间静静的,静静的与星月为伴。
1988年,我带着一组11人的毛虫队,成功抵达尼泊尔盆地的高山Langtang Valley。长途跋涉的路程,大本营也标高5000米以上,那里最突出的山峰:Langtang Lirung(7246米)。
11月遇上大风雪,大家都冻坏了,几乎是被风雪赶下山,是一个非常难忘的山路程。
其中两个队员,在登山中,状况非常佳。是很好的运动员,一个是兵乓球的代表,一个长期禅修,喜欢跑步运动,喜欢高山。所以,招呼后就跟来,成了毛虫队的队员。他们很年轻离开了世间,没有在大雪中殉命,却在不同时间死于交通意外,非常遗憾。
人总是会离开,但生命有机会选择吗?
如果你去欧洲的白朗峰,记得招呼一声。
白朗峰雪亮了双眼。记着那个登白朗峰的午后,云聚云散,突然想起了这个承诺,不能自己的哭泣。
(本文原载于prestige新加坡中文版“品”,第三期08/2013)
谢谢无常与扇语。用了扇语特拍寄来的杂志上的图,感恩那份心!
谢谢可可。这么快速完成了宿命。生命原本就是冻结的冰块,最自然、也最璀璨。因为热血心才慢慢沸腾而壮烈起来。你说得很好,攀登原本就不在他的高度,而在于挑战者的决心,最纯粹的想望,在冰天雪地里,莫不是天堂的洁白和心灵的呼唤!人类从来都是渺小,却因为有了小小的梦想而伟大起来。攀登者不是不畏惧生死,而是抛开了生死的绝望和孤独,他们寻求的是一种宁静而极限的快乐。就像雪山的凝眸和微笑,那是属于心灵的百年孤寂。孤寂是不需要言语的壮阔,它可以静静地撑起一个人的力量,完成伟大的梦想。当然殉山也是一种悲壮的雪葬,千里冰封的豪情,庆幸是可可可以不负所望,满载而归!
对山,我有说不出的宿命感。
还记得在槟城念书时是住在跑马园,住处就面对着青山与公园的青青草原,因为看山,日子过得特别的安适。
来台湾特选在山边住,走出去就见山,爬上顶楼远山含笑,日子再辛苦,还是觉得过得很好。
虽说是生命给了10年在爬山,其实,缘还是繫得很深的。所以还是常常在山野的方向。
有人在闹市中很愉快的生活,而我要离开尘嚣,才感觉自己的存在。
就因为有雪山的记忆,体悟也良多,让日子悄悄过了,而人还在天涯。
放工前终于看见可可姐放上品文咯!
先来踩下脚印,会再回来咯!
留言后,红花也进不了。
今天午休回来,刚好通了,没时间聊就下线了。
还很忙吗?
就是呀!隔天一直进不到!Pek chek啊!
贞最近开始慢慢得空些了。
即使忙也是忙家事为多。
原来还有一则漏网的留言,哈哈!
忙是好事,不忙也是好事,只是像你这种似乎闲不住的人,不忙也还是会找事来忙,家事啊是永远忙不完的,我也若是。
登峰不在于体力,而是生命力。
风子啊,登峰靠的是体力与意志力。
生命力就靠这两种基本的条件展现!
呵呵,我言过其实了。
风子,也没有言过其实,个人看法不同,还有,你不是登山者,还没有这点的体会呀!
我登过林明山,用了半条命啊,呵呵。
林明山,不错也!
山不高,不过,云雾、日出,都非常美丽。
时间够,我或许会再去看看。
登山比跑步辛苦,能享受清新的空气,就是好!
能让你写上这题,很高兴。心想,一定会让姐姐内心深藏的“山情”,化做文字;那种舒畅感,无法言喻。
确实是一篇感人佳作,佳静很喜欢。
扇语妹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啊,总是拾得方便给人有空间。
因为山写来一点也不辛苦,是很畅快。jo觉得带毛虫队上雪山还有写的空间,想来也是。
谢谢佳静!
还记得美术部依照我指定(哈⋯),非放上白朗峰不可,找图的紧张情景,邮件一来一往讨论。
我说这山对你非常重要,要排得美美的哦。
可惜部落上,显现不到这份幕后用心。
在此补上,《品》对这文的重视。
因为你懂雪峰对我的意义,所以一切也尽在不言中了。
编版出色可以改变文章的气势与磁场,真美的【品】编版啊!谢谢如斯看重。
出门医脚了。
终于可以上来看这一篇为您“量身订做”的亡命巅峰咯~
这题目定能让您写起来得心应手,完全能表达您对爬山的感觉啦!
超棒的啊!
希望接下来您有更多出色的文章出现在“品”呢~
我也要贊你了IOU。。。
祖儿,我还在等着看呢!
万圣节要到了,又见 年的尾巴了,真快!
艾迪,这篇真的是阿扇为我的《量身订做》。是我属意的题目呀,所以,没有感觉压力!
谢谢你一路以来无尽的相挺,在等杂志看你在品的佳作呈现咯!
今天終於能爬上紅花。
好文依舊。。。寫到心裡去了!
若再有山的依戀題目,我相信妳還是滿腹心語訴不盡。
贊!
终究还是山照亮了我的生命,活到今天,也是山给我的启示与动力。要出门先,叫来的计程车在门口,再聊!
可姐征服山的岁月胜过一切。。
虽然要付出双脚的代价,
但我们以你为荣就是值得的!
可姐的人生经历不凡,
能真正写出看破红尘境界的没几个!
这一世,你的生命已到过巅峰。
我想。。再也没什么是难倒可可姐你的了。
愿可姐继续保重身子呀!你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!
贞啊,有时候很感念初次带我登山的老朋友。
他可能没有想到,对一切没什么欲望的人,有一天会独自爬山,而爬得远比他还高。
因为登山感觉生命是如斯的奥妙,听到自己大声呼吸的声音,听到心跳,而一切的困难都克服的时候,静静的坐下来聆听大地的声音,感觉天地之大,而自己是那般的渺小,志气也大若高山,是真的很好的体会。
生命那么坚强的延续大概也是山给我的启示,往后的日子,当遇到逆境的时候,就会到山里走走,虽然没有走远,依靠着那种引力,很快就会让自己露出笑容。
确实,生命本来就是虚实虚幻, 最终还是一场空。
我们所追求向往的,也只不过是海市蜃楼。
活着,要心平气和,才能见识到生命的可贵。
不是说人就是空来空去,只有带走业障?
楼上一个电器工人,因为收入少,几年前离开职场,投入一家长途巴士公司,今早才知道因为疲劳,在台北出车祸,走了,正直壮年,留下遗孀与三个念国小的孩子。
心情突然很沉重,不管认不认识啊,都是年轻生命的流失。
生命是很可贵的,就是要好好的活着!
我很喜欢妳的中文名字—叶则蕾。
我高中毕业的时候,一个好同学在纪念册里用我的名字这么写:
叶盛则蕾繁,叶不盛则蕾不繁,自己选择。
哈哈,就记了四分之一的人生。
那个同学现在美国佛罗里达州,很有成就,桃李满天下。
怕怕。。。我连很简单的山都爬不上。。XD
是不爬,不是怕不上,健山是很棒的运动,也希望艾施体验体验咯 !
我只上过几个小山,都是有梯有路的,哈。
现在身在丽江,远看着玉龙银白色的峰顶,都还没不晓得又没机会上。
那么巧,可可在跑马园住,我也是在那住宿过。哈。
山路是人走出来的,有些是动物走出来的。
走梯的山路是我这辈子最怕的,像黄山,我都走沿边没有梯级的路,觉得这样比较没有那么伤自己的膝盖。
丽江很美吧?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在那个方向看到,一直很向往茶马古道风情,加油点。
今年的大陆行泡汤,因为健康没很亮眼。我得先往东北走一回。
跑马园我住了半年以上,房东人很好,还帮我找附近的家教学生,反正,我到哪里都会遇到贵人,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前世修来的福报?
因为可可对山的那份情,看到山,会想到你。
看到花,亦会想起你。 但感觉不一样。 你谈花时,感觉到你的柔情;谈山,感觉到你的坚毅。 都是在说着人生!
好文, 好图。能细细体会与感受的文字与人生经历。
谢谢如斯对我的文字映像,呵呵!
山水与植物都是有情物,我们看到的,意会的其实就那么一点点,却也能闪亮自己的生活与人生。
万圣节来之前,预祝佳节快乐与好!